欢迎来到北京橄榄树心理咨询服务平台

全国心理健康热线:010-85381292   18613365201

1285015491

北京橄榄树教育咨询有限公司

Beijing Olive Tree Education Consulting Co., Ltd

愈见橄榄,重"心"起航

全国员工

援助热线

186-13362501

24h全国

心理热线

010-85381292

« 返回

“大学生虐猫事件”的思考

2020-04-12

近日,山东理工大学一名大四在校学生范某虐猫视频在网上流传,引发社会声讨。这名大学生用电击、剥皮、掏肠、火烧等极其残忍的方式对尚还存活的流浪猫进行虐待,拍下虐待全过程通过网络贩卖传播。网传,他在两个月内自制视频八余部上传网络,在网上闹得沸沸扬扬,受到广大网民的指责和谩骂。4月9日,山东理工大学立即发出声明,对范某进行了严厉批评教育,当天,范某在微博上发出致歉书,表示懊悔并向广大网民道歉。

图片21.png图片22.png

其实,此类事件在各种媒体时有报道,但为什么仍然发生类似行为与事件任何行为背后都会有引发行为的动机和原因。我们仅仅从个体心理学角度对这一类行为作一个简要剖析:

一、为什么是虐猫而不是其他动物?猫是一种具有一定智商的哺乳类动物,具有高傲、蛮横、忘恩负义等性格特征。施虐者很容易把现实生活中具有此类人格特征的人投射到猫的身上,通过对猫的施虐行为以缓解由人对施虐者造成的心理失衡。

二、为什么施虐过程中会感受不到痛苦或难受?人的像神经元如果缺失往往会导致共情模拟机制障碍,在施虐过程中,施虐者将无法获得他人或动物的痛苦反馈。

三、施虐者会是一个什么样的防御机制?施虐者的心理防御机制采取了选择性注意和情感隔离,这样也会有效减轻施虐行为带来的负面体验。

四、施虐者行为的心理动机?当事人或许曾有被动物伤害的创伤经历,对该动物的归因是不好的,甚至是恶的,故容易发生投射效应。

五、为什么当事人会将施虐视频多次上传网络?当事人将一般常人不能接受的施虐行为录制成视频,引起网民的极大关注,就是想通过施虐来获得自我满足感,越是网民的关注度高,这种满足感越强烈,在网民的持续关注中反复强化自我存在价值,心理学解释就是通过施虐来获得自我效能感的提升,通过施暴行为与猫的行为反馈, 建立一个经验认知,获得预期的满足感。

六、为什么对弱小施虐?存在当事人长期被权威压制,使自己不能成为真正独立的自体,想找到一个机会释放自己的内在自体,通过施虐弱小让自己成为理想中的权威。

从这类事件和行为本身来看,当事人多少会存在上述等心理问题,形成这些心理问题的主要原因会有这么几点:1、幼儿时期生活环境造成,2、曾经的负性事件影响,3、内心痛苦长期受到压抑不能有效排解,4、有被长期控制不能自我的情形,5、自身心理障碍等等,他们往往会对自己的行为缺乏正确的认知,没有建立和形成良好的社会道德规范,造成了人格障碍。

在当今社会下,人们的物质生活在不断被满足,但我们任然还会承受着来自社会的压力、学习的压力、就业的压力以及社会道德规范的束缚,身体病了我们都知道找医生帮我们开药治病、动手术,但出现了行为障碍,心理病了,要学会求助专业的心理咨询师或心理医生来保障我们的心理健康,只有我们的身心都健康了,我们的社会才会更健康。